根据市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78号《关于进一步扩大与深化“央地合作”的建议》,我委高度重视,对此提案积极研究,现形成答复主办意见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增速自2020年以来首次超过全国、全省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领跑全省,创10年来最好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全面振兴新突破实现首战告捷。
市国资委央地合作专班办公室会同专班各成员单位紧紧围绕项目包装、对接企业、推动招商、推进开工、解决问题、上报信息、项目签约、组织活动的要求,紧盯央地合作全过程全环节,突出央企招引和为央企服好务两条主线,推进全市央地合作全方位开展,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一、成立央地专班,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工作机制。为更好统筹协调央企与鞍合作,开华市长亲自担任央地合作领导小组组长,建立健全长效沟通、问题协调解决、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宏振常务副市长、祁焱副市长牵头项目协调推进专班推动项目加快落地。专班制定了《鞍山市央地合作工作机制》《鞍山市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专班工作机制》《专班办公室工作细则》,建立并完善央地合作领导小组、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工作专班、央地合作专班办公室三级组织架构。
二是统筹市县联动,组建专业化队伍。38家央地合作成员单位均明确主管领导、分管领导、联络员;县(市)区、开发区均建立工作专班。28家部门按分管领域谋划推进项目,10个县(市)区、开发区按产业基础落地夯实项目,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已经构建。
三是拓宽沟通渠道,注重信息上报。与省国资委专班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及时汇报工作情况、经验做法及需解决的问题。截止23年底,编制《市央地合作工作简报》14期,上报省专班信息31期。“鞍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包保推动重大项目”“鞍山市组织召开50个重点建设项目企业家座谈会”等50余条信息被省委省政府央地专班简报采纳刊登,全景动态展示鞍山央地合作最新进展,受到省国资委孟华强主任、于天荣副主任的肯定。
二、强化分析研究,推动央地项目
一是统筹央地项目,集中联动发力。弘扬“马上办”和“钉钉子”精神,对央地合作项目和事项实施清单管理,截止23年底,通过建立并更新“五库一清单一图谱”台账(开复工项目库、在谈项目库、包装谋划项目库、签约项目库、驻鞍央企信息库、央地合作服务事项清单、驻鞍央企分布图谱),共滚动推进央地合作亿元以上项目131个,总投资额2652.2亿元,每个项目都由市级责任领导包保,明晰责任地区、部门,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亲自上阵,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真正当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守护者”和“铺路人”,高质量服务央企融入鞍山经济发展。通过问题收集、甄别分类、协调解决、验收销号的工作闭环流程,推动切实解决问题。
二是聚焦央企会商,形成央企档案+会商备忘录模式。形成央企档案+会商备忘录模式,围绕98家国资央企逐一画像,梳理企业简介、主要领导、业务板块、合作潜力、重点跟踪项目、相关报道等信息,截止23年底,已形成央企档案47个,会商备忘录23篇、跟踪领导会商央企及子公司26家,事项66项,其中国网数科北京嘉洁能公司对接项目落户立山、南沙河项目确定合作单位等事项均取得实时性进展。依托县区产业特色,对标目标央企策划项目。建立完善并动态更新《鞍山市央地合作包装谋划项目库》,全市包装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1199.9亿元。
三是制定考核方案,突出重点任务。专班围绕“10+2”赛道专项,聚焦央地合作重点任务,制定《推进央地合作赛道考核方案》,细化考核目标。设立新签约项目落地数和新签约项目投资额两大考核指标,即关注签约项目数量,又关注固投完成额,筑牢工作基础、压实考核指标,让被考核地区心服口服,真正形成“比学赶超”良好局面。
三、加强服务保障,支持服务央企
一是围绕驻鞍央企,提供优质服务。梳理出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在鞍山167家分支机构,将涉及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税收政策等16大类“政策服务包”送达驻鞍央企,同时将主营业务、经济数据、合作潜力、在建拟建项目等信息统计入库,绘制驻鞍央企分布图谱,梳理区域分布、主要行业、头部企业。将信息推送相关地区部门,通过驻鞍央企进行以商招商,延长供应链产业链。
截止23年底,入企服务70余户90余次,及时掌握企业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其中,对国家电投旗下子公司开展“台安50万千瓦时风电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保障。针对个别点位涉及所在村村民阻工等问题,及时派出县、镇、村三级工作组,说细补偿政策、做实补偿工作,对无理要求及时采取“保护性施工”,确保项目实施顺利有序。
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鞍山振兴发展。市委、市政府不断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出实招、强服务,对已开工项目,进一步抓进度、抓投资,加强要素保障;对已投产项目,强化跟踪服务,积极保障中央企业在鞍项目的顺利开展。对央企在鞍的所有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都跨前一步主动服务、主动对接,加快完善“政策服务包”,全力保障土地、人才、电力等要素供给,全力保证配套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全力保障中央企业在鞍改革发展。对产业结构优、投资体量大、引领带动力强的央地合作重大项目,优先配置建设用地和能耗指标,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持续开展“央地+营商”活动,涉及央企的重点项目,包括台安国电投50万千瓦风电项目、三峡能源海城150MW集中式风电项目、岫岩龙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逐个绘制审批服务鱼骨图,列出从项目启动到项目开工期间进行的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规划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涉及的许可事项,实行协同推进。通过建立与中国三冶集团有限公司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沟通平台,帮助解决历史欠账和闲置资产问题,推动项目合作。
设立“鞍心直通车”微信服务公众号平台,配套提供了惠企政策汇编和办事不求人指南,建立企业家直接向市委书记、市长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鞍钢集团(鞍山)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通过“鞍心直通车”微信服务公众号平台反映,由于种种原因,多年前的道路补偿款一直没有到账,目前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接到诉求后,企业属地千山区多方协调相关部门,帮企业解决了500万元并到账,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困境。市委、市政府将持续用心用力用情为企业做好服务,聚智聚力解决难题,为助推鞍山奋力实现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贡献力量。
四、创新央地模式,推动央地合作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汇聚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势和高校研究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中央企业与鞍山共同加强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2023年,我市中央企业获批省级“揭榜挂帅”项目3个,获得省级专项资金支撑1800万元。项目联合东北大学、辽宁材料实验室、清华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中国船舶科学技术中心等多家高校、院所、企业,从海洋工程装备用钢、蒽油组分反应耦合分离与高值化应用、贫杂铁矿资源高效低碳分选技术等领域入手,打造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适应辽宁产业需求、彰显辽宁科技优势的科技项目。
二是积极借用外脑,助力包装谋划。专班协助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完成《辽宁省央地合作专项对接报告》鞍山部分,从钢铁及深加工、采矿、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四条产业链,提出央地合作具体合作建议。全省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等18个一级产业链及细分64个二级产业链入手,梳理出87家央企及445个潜在合作下属企业。同时围绕我市“五提升、五攻坚”,依托县区产业特色,对标目标央企策划项目。建立完善并动态更新《鞍山市央地合作包装谋划项目库》,截止23年底,全市包装谋划亿元以上项目55个,总投资1199.9亿元。
三是发挥央企龙头作用,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发挥央企头部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围绕中国华能与海城市合作,在海城市打造“加速风光储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目前已初步形成发展规划方案,近期华能专家团队进一步结合海城市实际完善规划。围绕中国建材与岫岩县合作,打造岫岩辽东绿色生态示范区,围绕大型矿山开采运营、绿色矿山建设、矿山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正在谋划推进。围绕中国五矿、鞍钢集团与高新区合作,打造金属矿山科技装备产业园,围绕“三位一体”综合园区建设,共同建设金属矿山先进装备科技产业园,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调研。
四是积极对接央企,巩固央地合作态势。我市先后与中国能建、中国华能、中国安能、中国铁建、中国船舶、国机集团、中国五矿、华润集团、中国建筑、中国电气装备、国药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一系列央企密集会商洽谈,合作氛围空前浓厚,全市已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市国资委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充分发挥央企产业优势、科技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推动我市地方国企、民企与央企深度融合发展,鼓励更多本地优质企业融入央企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全力提高专班及成员单位服务效能,确保实现三年行动全面告捷。